当前位置:数字老域名出售-玉米号历史韩琦是个怎样的人?历代是如何评价韩琦的?
韩琦是个怎样的人?历代是如何评价韩琦的?
2023-11-13

韩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热播的《清平乐》当中,有不少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等,也有一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的,比如韩琦。韩琦在剧中出现的其实是很早的,后来金榜题名,却可以说是依旧初心不改。那么历史上韩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当官的?韩琦在当官的时候有哪些功绩,有哪些令人称赞的事情呢?对历史上的韩琦,应该如何评价会比较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韩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1.韩琦简介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宋英宗时,参预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反对“熙宁变法”。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至清代,更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他“生平不以文章名世”,但“词气典重,敷陈剀切,有垂绅正笏之风”;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工于书法,尤善正书。家中聚书上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今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传世。《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2.韩琦是怎样的人

蔡东潘有句话说南北两宋“北朝无将南无相”。说的就是北宋不缺良相缺良将,南宋不缺良将缺良相。北宋历史上出了很多著名的宰相:赵普,吕端,寇准,王安石,范仲淹等等一双手都数不过来。而韩琦正是这些著名良相中的一员。他是和范仲淹齐名的北宋宰相里面文武全才。人称“韩范”,他排名还在范仲淹之前。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边军的改革只是韩琦的牛刀小试,针对大宋朝的种种弊端,韩琦在做谏官时就经常提出意见建议,“货赂公行”、“因缘请托”“侥幸日滋,赏罚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立功”,希望宋仁宗能够进行改革。而韩琦的成名之战就是一纸谏书让宋仁宗一日之间罢免了碌碌无为把朝廷当成养老院的四名宰执。

新政主要是针对“三冗”中的冗官,就是宋朝当官的太多,仅仅仁宋天圣五年,一次竟“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一千七十六人”,而且宋朝当官的待遇特别好,不仅自己有各种钱拿,不用上各种税,还能恩荫后人。以至于费天下之财养百官。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3.历史如何评价韩琦

总评

韩琦为相十载,上定国策,下抚百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正如他本人所说:"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轰不为哉!"

在韩琦为相的十年中,既没有其前庆历新政那样急风暴雨改新,又没有其后王安石变法那样轰轰烈烈的变革。在宋英宗想有所振作改新的氛围下,韩琦的思想显得有些保守,未实行大的改革举措,也未能彻底扭转北宋的境况,他守成多于创业。但这些与北宋当时的具体环境有关,稳定政局是韩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韩琦的主持下,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公自为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制作全补天下事。也正如《韩魏公集》序言中所说:"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对韩琦本人的真实写照。

历代评价

宋神宗:“维公奉仁宗诏,立皇考为皇子,被顾命立英宗为皇帝,被英宗顾立朕以承祖宗之绪,可谓定策元勋之臣矣。或以公安社稷,方周勃,致治比姚崇。”“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但木强耳。”

欧阳修:“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司马光:“琦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苏轼:“韩 、范 、富、 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绮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吕中:“当国家危疑之日,大臣以能任事者,一曰德望,二曰才智。有才智而无德望以镇之,则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德望而无才智以充之,则未足以办天下之事。故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也。韩魏公不动声色,垂绅搢笏而措天下于太山之安者,盖自庆历、嘉祐之时,可属大事,重厚如勃,其德望服人心久矣。”

罗大经:“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狄青:“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

脱脱:“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贱贵,礼之如一。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韩、富二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公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称治。富郑公为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议,无心于其间,而百官称职,天下无事。史臣称魏公相三朝,立二帝,垂绅正笏,不动声气,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又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余,足芘当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与文潞公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之功名,盖相当矣。呜呼!士之幸而遭际太平,福德俱全者,则韩、富二公是也。”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王夫之:“韩公之才,磊落而英多,任人之所不能任,为人之所不敢为,故秉正以临险阻危疑之地,恢乎其无所疑,确乎其不可拔也。而于纤悉之条理,无曲体求详之密用。是故其立朝之节,直以伊、周自任,而无所让。至于人官物曲之利病,吉凶变动之机宜,则有疏焉者矣。乃以其长用之于短,其经理陕西也,亟谋会师进讨,而不知固守以待时;多刺陕西义勇,而不恤无实而有害;皆用其长而诎焉者也。若法度、典礼、铨除、田赋,皆其所短者。而唯其短也,是以无所兴革,而不启更张之扰。”“三代以还,能此者,唯韩魏公而已。”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