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苏峰被誉为日本自福泽谕吉之后的第二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相当推崇德富苏峰,在倡导“文界革命”时,就借鉴了德富苏峰把洋文引进日文的做法,但是德富苏峰本人则认为梁启超更有才华,应该是他被称为“日本梁启超”更妥当。
1917年,自诩为“日本梁启超”的德富苏峰(1863年—1957年)访问中国,拜会了张作霖。回国后他写成《中国漫游记》,其中就写了奉天督军张作霖。对于张作霖其人,德富苏峰用3页的篇幅:
“……定睛看去,此人面孔微黄,身材瘦削,有着中国大官僚中佼佼者那种独有的气度,看来温和贵气,与我们最初的想象南辕北辙。若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此人长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他谈话中很少直视我,而是常常透过眼角横着看过来。(张作霖)说话声音不高,但是眼中神光湛然,言谈抑扬顿挫。他的表情略显僵硬,但思想十分敏锐,轻易便抓到问题的关键,且很有机变之才。在谈话中,他略带风趣地表示他有他的看法,我们也可以有我们的看法,可以求同存异。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让人觉得这是一名本色的汉子。关于我们这次谈话的内容,现在还不可尽言。但看来他有些‘德国恐惧症’,对于德国和俄国是否会结盟十分紧张,直言若德俄同盟南下,对北中国发动进攻,将如之奈何。在这个问题上他对日本政府的暧昧态度颇有微词,屡出怨言。
谈话中,他提到盛京(即辽宁)一省的总预算不过1000万银元,但军费开支就达到700万云云。感觉在他的眼里,养兵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不过显然,他所说的兵指的并非国家的军队,而是他自己的私人武装。毫无疑问,作为和吉林的孟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的鲍督军(鲍贵卿)一样割据于东三省的一方雄镇,(张作霖)有着勃勃野心。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将来结果如何,他未来的命运尚令人难以推测。不过其人此时方43岁,正是有为的盛壮之年。”
德富苏峰的记录中,最让人玩味的是当时一战正酣,日本已参战,与德国是交战国,俄国则一贯是日本在远东的对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作霖通过这一席话貌似表示了对日本的态度。
另外,此时的张作霖正在跃跃欲试统一东北。张作霖当时的职位只是奉天督军,如果真的有德俄军队南下,首当其冲的不是他,而是吉林督军孟恩远和黑龙江督军鲍贵卿——他们的辖地比张作霖更靠近北方边境。所以,张作霖真正担忧的是这两位封疆大吏。
果然,访问后不到两年,张作霖便火速吞并了吉、黑两省,成为“东北王”。防范俄军南犯、“整饬边防”,正是他对那两位封疆大吏打出的王牌。而这张牌,在张作霖见德富苏峰时便已经出手。让德富苏峰这样的“外国友人”帮自己宣传,显然是有益无害的事情。(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