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3月31日电 (姚登龙)甘肃银监局披露,自2007年甘肃首家村镇银行开业以来,经过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组建村镇银行20家,物理网点达到54家,国定重点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覆盖率达到46.5%。同时,县域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双法人”格局初步形成,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活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层次问题,甘肃省作为第一批全国试点省份,村镇银行发展拉开帷幕。
据了解,甘肃银监局简政放权,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评级良好、风控能力较强、有金融支农支小经验的省内外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甘肃空白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十年来,相继引进14家省内外先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发起行,重点在该省国家重点贫困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为给村镇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甘肃银监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对村镇银行营业场所用地、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与优惠扶持。同时,在股东选择上,指导村镇银行优先吸收当地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特别是优质涉农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入股,逐步提升本地股东持股比例;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截至2016年末,甘肃村镇银行已成为民间投资银行业的重要渠道,民间资本占比达93%。
资料图。图为村镇银行工作人员为民众讲解金融知识。 钟欣 摄
在甘肃银监局的督促指导下,村镇银行开展错位竞争,为农为小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初步建立了城市资金反哺县域、农村的渠道,达到“修渠引水”的作用,有效提升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同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经营灵活、门槛低的优势,借助ATM机、POS机、手机银行、支农服务点、便民服务点等方式,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服务送至乡村社区、田间地头。
据统计,2016年末,甘肃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1.8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2.18%,已累计为该省48081户农户和5561户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近11万笔。村镇银行还用活用足地方各类扶贫政策,争取和介入各类脱贫扶贫项目,为扶贫攻坚行动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甘肃银监局表示,近年来,甘肃村镇银行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2016年末,全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40亿元,资本净额13.53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5亿元、88亿元,仅2016年就实现净利润1.74亿元,不良贷款率1.04%,低于全国村镇银行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低于甘肃银行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各类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
下一步,甘肃银监局将继续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培育发展,打造一批专业化、精细化、支农支小的特色村镇银行,力争把村镇银行在甘肃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率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