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夏宾)北京时间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1.25%区间。美联储如约加息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此前美联储3月份执行今年首次加息后,中国央行随即小幅上调部分货币市场中短期利率。当时中国官方发文称,上调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举措并非加息行为。
中金固收分析师陈健恒指出,此前中国央行的“跟随”,很大程度上是在维护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外汇储备稳定。
目前情况有所改变。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增幅超出预期,资金外流压力进一步减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扩大,灵活度上升,受海外政策环境的约束减小。
事实上,中国央行15日在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进一步上调公开市场利率,没有再度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当天美联储执行加息后,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50厘,即时生效。
那么,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何去何从呢?
陈健恒认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已经不大,甚至未来在经济和通胀重新回落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适度的放松。同时,银行在存款派生很弱,只能依赖同业存款支撑业务的情况下,也需要货币当局注入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恢复资产派生负债循环。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表示,美联储本次加息后,中国国内基准利率仍将保持不变,货币市场中短期政策利率则很可能遵循前例选择适当时机以类似幅度跟进上调。
一方面是因为适度上调货币市场利率,符合当前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有助于金融控杠杆、防风险。同时,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控,能够继续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适时上调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中美利差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缓解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价和跨境资金流动可能产生的压力。
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看来,当前中国国内经济虽有所走弱,但依然相对稳定,金融去杠杆仍是政策主基调、主旋律,货币政策难言放松。他指出,6月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投放增加,一是为了对冲MLF到期,二是应对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带来的资金紧张。
王青则认为,从中期来看,美联储偏鹰派加息渐成主流预期。中国在推进去杠杆等供给侧改革时仍需充分考虑美联储加息进程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态势,对货币政策适度微调。(完)